健康管理联合体助力健康中国:防大病, 管慢病, 促健康 | 九州大医:防大病、管慢病、促健康

健康管理联合体助力健康中国:防大病, 管慢病, 促健康

发布时间: 2021-07-14
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终身荣誉理事长白书忠主导编撰的《我国健康管理学的发展现状与展望》在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刊登,指出《“健康中国2030”规划纲要》和《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(2017—2025年)》相继颁布,开启了健康中国建设的新纪元。我国健康管理的建设与发展,迎来了新的难得发展机遇。
健康管理学主要服务内容包括:健康教育、健康体检、健康与健康风险评估和干预、健康监测与医学物联网服务、慢性病的监测与跟踪,持续管理、健康咨询服务等,概括为防大病、管慢病、促健康
顺应时代潮流,构建健康管理联合体(以下简称“健联体”)是助力健康中国的战略抓手和支点,更是助力健康中国必不可少的组织保障。

健康中国建设需要健联体

新中国成立以来,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,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健全,人民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持续提高,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重要基础。
在取得进步和成绩的同时,我们也看到工业化、城镇化、人口老龄化,疾病谱、生态环境、生活方式不断变化,我国既要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、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,又要面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的卫生和健康问题。
要实现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,关键是要实施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,改革创新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,构建以健康为中心的组织体系。

(一)遏制我国慢性病高发态势,必须以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

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,非传染性疾病每年导致4 000万人死亡,相当于全球总死亡的70%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最主要的健康威胁。
由于吸烟、静坐少动、饮酒等高风险行为的流行,和空气、水污染等不良环境风险因素的存在,我国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情况也不容乐观。
很多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。而且由于慢性病的知晓率、治疗率和控制率比较低,所以常常引起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。
面对慢性病“井喷式”爆发的态势,面对病人为何越治越多的拷问,我们必须反思我国的医学服务模式,必须实施由治转防、防治结合,必须更加重视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,从源头上遏制慢性病的高发态势。

(二)改变重治轻防、服务碎片化现状,必须构建新型服务体系

我国现有医疗卫生体系多是以医院为中心,以诊治服务为主,在趋利机制的影响下,重治轻防、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十分明显;服务机制较单一,防治分离、治疗与康复分离;服务体系碎片化、服务环节割裂,医疗信息呈现孤岛化,无法充分利用。我们的医疗卫生服务总体上呈现出体系失衡、效率下降、价值缩水等问题。
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》明确提出“推进健康中国,要坚持预防为主,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,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,减少疾病发生。要调整改革健康服务体系,强化早诊断、早治疗、早康复,坚持保基本、强基层、建机制,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”。
健康中国建设重中之重是慢病防治,慢病防治的重中之重是健康促进与健康管理;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的重中之重是“防大病、管慢病、促健康”
健康管理(体检)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健康管理前沿防线的主要力量,孤军奋战是难以适应慢病防治需求的。我们需要以体系化形态建设与实施“防-管-促”,建立全时链接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健康体系,构建预防-诊治-康复一体化的服务模式和新业态。
参考资料:
白书忠, 徐卸古, 王志琳, 等.  构建健康管理联合体助力健康中国 [J].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, 2017, 11(6): 481-484. DOI: 10.3760/cma.j.issn.1674-0815.2017.06.001.